熱門文章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我的期待是作者的留白?——讀《邊城》後感/燕鳳

我的期待是作者的留白?——讀《邊城》後感

文:燕鳳


一開始讀《邊城》真的有點不習慣沈從文先生說故事的語感,生硬地感受文字的音律節奏,這使我對描述的山水景色有點脫節,造成一種沉悶的錯感。但慢慢的接受,習慣了語感後,閱讀就變得生動有趣味起來。老爺爺的忠實形象,翠翠的活潑純真,大老二老為愛情而懊惱而競爭的真性情,當地民風的淳樸等,無不特顯了邊城的真,以及溫情的一面。

本來,我認為《邊城》在民風方面寫得過於美好了,世界那會存在世外桃源呢!後來才明白,在淳樸的民風中,細心的讀者還是能找到人性的缺點。(我不是那種讀者,這是朋友提出來的)老爺爺的好,顧慮體面讓他人誤會,以為那是他的狡猾,老爺爺的心思只不過是想為翠翠以後的人生盡最後的妥善安排,好讓自己能面對死亡前放下一件心事,可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嘛。就算兩情相悅,微妙的變化就能將一切可能磨滅;就算是明白事理的人,還是會蒙上一點利益貪念,抱怨的感情。

曾在一本書上讀過《邊城》導讀的選段,一溪,一船,一老,一少的溫情畫面使我對純樸的鄉村生活實在嚮往不已。故事的發展會是如何,那個他會為少女唱多久的歌去取得她的心?他們都說他寫了一個很單純的愛情故事!

後來看完故事,感覺是美好還是要被現實刺穿。

由於讀書會,我用兩三天來翻閱《邊城》,書合上後,重重的嘆了口氣。納悶於哪一個『明天』是希望嗎,無法樂觀地去期待。落差的心情取代一切美好的期待。回想整個故事,笑著想也許以前的我就知道中國的作家那會放過書寫自己內心那種幽幽難解的感傷之情,所以每次到圖書館也沒有借《邊城》來看。那種讓人酸溜溜的悲觀可是很難轉換成樂觀的期待啊,也許其他人可以吧,作者不是在題記中說,『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也許不了解才讓人有無限的遐想。如果沒有看完整個故事,我對邊城的印象就能永遠停留在他們生活得很幸福,安然寫意的田野味道,沒有戰火,沒有死亡,沒有迂腐的官僚,只有濃厚的淳樸鄉情。爺孫永遠以拉船為生,有一天,少年開始在夜裡為少女歌唱,一天一天,少女的心被載滿柔情的歌聲牽引,同樣以歌傳意。

意想不到的是歌只唱了一次,難道如朋友言那是作者的留白?真不明白翠翠的心意是怎的。她純真,可愛,活潑,就如『像山頭上的黃鹿』,自然即長養她且教育她,她從不想到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看,作者在後來的故事發展寫出這少女本性上的空靈,多討人喜愛的人物。就算自小沒有父母的照顧,爺爺和自然將她教養得很好。美好的山水,美好的本性,年輕有為的少年們為這份美好而去歌唱他們的情。一對兄弟對愛情的禮讓觀讓我這個讀者看得氣憤憤的,對啊,兄弟情比愛情重,弟弟的禮讓,哥哥的不甘與失落,而那個少女的本性太純真,不懂他們的情,她享受一切美好的。她有她的憧憬,看到花轎的好奇,採花戴在髮上的少女情懷,但她不為愛情而有過多的愁,擔心的反而是爺爺,如果爺爺不在了,如果她不在爺爺身邊了,會怎樣?這才是最讓她牽愁的問題。

故事的第一章,作者穿引了一條帶著死亡氣息的線,七十來歲的老爺爺還很健壯,但人老了就不得不面對死亡吧。老爺爺是一個忠誠,老實的船夫,從不要客人給予的錢,反而處處為船客著想,提供香煙,茶水的,好一個純樸的人物。爺爺只有翠翠一個親人,看著翠翠的成長,真的不得不為她擔心,擔心自己接受死神的邀請後,她一個怎樣照顧自己。很喜歡爺爺對追求翠翠的老大的建議:『車有車路,馬有馬路。』哈哈,爺爺不是沒有舊中國的傳統想法;不是自己喜歡誰就將翠翠嫁給誰,他會看看翠翠的意願才定,故大老的說媒失敗了,只好走馬路。故事的發展當然要有點峰迴路轉啦,就在這時大老知道二老也喜歡著翠翠。看,一切的選擇權回到翠翠身上。後來,大老自知不及二老而寄情工作,而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大老的死亡在各人的心中留下了傷痕,他失去了一個兒子,他失去了一個兄弟,他失去了一個可能成為孫女婿的人選,雖然讀者也知道翠翠的心向誰。而她呢,她純真,活潑,比身邊的人樂觀些。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時間可以沖淡傷感。人離世了,但在世的人還是站在太陽底下,一切依舊,唯對於生活。故事中,大家『彷彿什麼地方有了看不見的缺口,始終無法填補起來』。這為翠翠愛情故事埋下了伏筆。

再一次的回想,整個故事的確給人鼓勵。人終要面對死亡,無論是自己的,親人的,還是身邊的人的,到那個時候,還是要在生活的忙碌下度過,將自己的傷埋在一個角落,就讓自己笑著活下去,去期待一個不知怎樣的明天。就如網絡上的人說過,對於世界繼續保持期待,你想要的東西就會出現。

也許——

22-10-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