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打工的詩體——讀鄭小琼〈安慰〉、家禾〈好員工〉、張守剛〈在監控器下上班〉與李斌平〈打樁的人〉/杜子軒

打工的詩體
——讀鄭小琼〈安慰〉、家禾〈好員工〉、張守剛〈在監控器下上班〉與李斌平〈打樁的人〉

文:杜子軒
(「抽屜裡的嫁衣」系列之二)

(互聯網)
(互聯網)



某天逛書店,身旁另一半拿起《第五屆工人文學獎得獎作品結集》,對「工人文學」感到好奇,問我知不知那是甚麼。我不敢自誇,只好說不清楚,可能是寫關於工人心聲的作品。近期傳媒常報導罷工的消息,引起大家關注工人的辛酸。這時我才想起有親戚在地盤工作,其實如此接近,但卻一直沒有顧念。大概他們常常沉默,被壓的心聲凝成固體,不容易流出。有些邊緣的聲音值得我們聆聽。我陸續看了一些相關的作品,比起很多新奇的詩歌,工人文學更接近血肉。在網上讀到鄭小琼的詩,想多讀一些她的作品。

〈安慰〉 鄭小琼
我有一顆明亮而固執的心,它有自己的懊惱
懺悔,茂密的不幸與勞累,微小的怨恨
它們側身過來,浸入我身體柔軟的部分
成為遙遠的事物,在我的血液和骨骼
轉動,製造出希望,疼痛,疾病,幸福,
這些圖紙,線條,器具,它們會對我說
在生活中我們相遇也將相愛,我在
某個機臺上打磨生活,湧動如潮汐的
未來,我收集著的愛,恨,青春,憂傷
正被流水線編排,裝配,成為我無法捉摸的
過去,理想,未來,它們與愛情,親人糾纏
似一根古老發黑的枝條,等待某個春天來臨
我的往昔已沉入蔚藍的天空,剩下回憶似星辰
若隱若現,安慰著我孤獨而溫暖的心

有一天我在圖書館翻閱許強、羅德遠、陳忠村編的《2008中國打工詩歌精選》,也有觸動我的詩歌,相信很多香港人的工作性質,或多或少都有點「打工仔」。

〈好員工〉 家禾
好員工,不會讓老板操心,讓老板操心的
員工不是好員工,這是老板
指着我們鼻子,下的結論
好員工,是耕地的牛,是拉磨的驢
死心塌地跟着老板
把汗水和青春播灑在車間
自覺加班加點,不分晝夜地趕貨
老板在與不在一個樣
好員工不怕吃虧,上班跑在最前
下班走在最後,心裡裝的全是產品
腦裡想的全是產品,除了生產和製造
只有吃飯和睡覺。無論付出多少
不計較工錢和回報
老板說,人與人之間,說錢就傷感情
好員工,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以廠為家,相信老板會把收穫
像生產任務一樣分給他們
因此寧願相信天花板就是天空
日光燈就是太陽,一切都是真的
加班熬夜,無怨無悔,任憑內心流下
工業廢液體,孤獨一直殘留在體內
動了真情就隱隱作痛
好員工一心撲到工作上
不談戀愛,不想家,謝絕來訪
全心投入,刮掉鬍子,盤起頭髮
與工作談戀愛
與每一件產品發生血緣關係
成為機器的零部件,鍾情於磨損與折舊
老板說,這才是真正的好員工

某程度上,老板都有點理想主義,他們沒人性,所謂沒人性,是他們缺乏對人性的認知,自身也沒有人性應有的關懷。他們的眼中彷彿只有「成果」和「利益」,給他們猛烈的沖洗,有多少年青人被沖往下流?有些老板更以「安全」等看似正面的理由對下屬進行無形的監視,這就是所謂的文明制度嗎?

〈在監控器下上班〉 張守剛
總感覺有雙眼
在背後偷偷地看
她的脊梁陣陣發涼
昨天才走進這家工廠
招工啟事上的待遇
將她喊了進來

剛剛從故鄉窄窄的田埂上
走過來
還不習慣這樣的日子
連打哈欠伸懶腰
也得小心翼翼
這個大大咧咧的野丫頭
媽媽從小就讓她
挺直腰杆做人

走進洗手間
她差點小便失禁
她懷疑廁所裡
也裝上了暗處的眼睛

在監控器下上班,怎麼能夠活動得自然呢?這無疑是把員工當成機器的一部份,在無形中施壓,把「多餘」的人性行為削平,社會大眾應當關注這些措施的後果。

〈打樁的人〉 李斌平
打樁的人一寸一寸向下挖着
五米 十米 二十米
他們的希望似乎就藏在地下的某一處

一根井繩緊張地將一桶一桶的失望
從井口望下去 只看到一張
弓着的脊背在執著地掄着手中的
鐵鎬 微弱的燈光稀釋着地底的黑暗

一座大廈拔地而起
有多少挖掘的背影 在地下
承擔起一個城市的重量

香港未來如何,現在已不敢想像。城市的重量是否超出了市民所能承受的呢?社會上的問題越積越多,實在不應該只由某一拙人背負的。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九日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意不在詩——羈魂《趁風未起時》選讀/杜子軒

意不在詩
——羈魂《趁風未起時》選讀
文:杜子軒

(「抽屜裡的嫁衣」系列之一)



記得恆川最近在整理香港文學的資料,我途經二手書店時發現羈魂詩集《趁風未起時》,立刻聯絡他,他當然不會錯過,香港文學的各種範疇中,他尤其鍾愛詩集,所以替他買下來。二手書遇到新的主人仿如重生,但願香港的二手書業環境轉佳,也希望有更多好書可以吐納,書籍可以趁機復活。舊書的年份與今日差距越大,感覺越微妙。想必今天的羈魂先生比書底的照片年老多吧,閱讀切入一個人昔日的心境,過程像時光機穿梭時空,文字之所以稱作不朽,也許是它可以等待未來人回去見證。回家途中我翻看了幾首詩,只是隨意按住自己的心境挑選了幾個題目來讀。近期由於工作勞碌,加上與文友共讀《形影神》三詩,所以陶淵明很快就抓住了我的目光。

  〈詠陶潛〉 羈魂
說你意不在酒
無寧說:你更意不在詩?
劉勰漠視鍾嶸低看並不打緊
蕭統賞識蘇軾抬舉也沒關係
你只印證
盡性盡情可愛可親的
生命
欲仕則仕欲隱則隱
要乞食嗎便乞食
可以詠荊軻哀三良
也可以
賦暮掩的荊扉人境的車馬
閒來讀讀山海經
管它「刑天舞干戚」
抑「形夭無千歲」
不求甚解
固常在的猛志不妨化昇
自輓的曠達責子的風趣
宇內寄寓的形影
更何妨提轉
不喜亦不懼如許自在的神啊
晉宋風波只是後人的無聊吧
也不干甚麼五斗米桃花源
你的天地原來就在
      東籬
南山
      秋菊
停雲
      孤松
歸鳥
—— 八一.四

人越大,就越覺得陶淵明的可貴。即便你明知不容易餓死,仍有屋住,也有飯開,但你面對不理想的工作環境,還是甘願挨著。陶淵明「欲仕則仕欲隱則隱/要乞食嗎便乞食」,人要印證「盡性盡情可愛可親的/生命」說到底,真不容易。再引一詩收結:

〈我們甚麼也不是〉 羈魂
我們不是蒼蠅
雖然來自枯了的葉腐了的草
糞薰着的土地
浩瀚的汪洋竟然涵量不了
我們
壁碰處處 處處碰壁
——截阻圍堵搜捕驅擯
推敞的手總勝撲拍的掌啊
只是
我們並不是蒼蠅

我們也不是垃圾
雖然來自頹了的垣敗了的瓦
燒焦過的土地
破舊的孤帆當然載負不下
我們
來也空空 去也空空
——家庭事業尊嚴理想
曾擁有更應有的已然拋棄啊
只是
我們並不是垃圾

我們更不是夸父
雖然來自荒了的田廢了的宅
陰暗了的土地
丁點的夕陽居然牽逗得住
我們
灼也如斯 渴也如斯
——餓殍溺亡病卒暴斃
丟掉一切也丟不掉那份追逐啊
只是
我們並不是夸父

我們甚麼也不是
我們只是
 像你
 像他
像主啊據衪形象塑造的
「人」
——七九.六

我只是閱讀而已,不曉得評論甚麼。人啊,生活不容易。如果不是夸父,其實也很幸福。我就是「丟掉一切也丟不掉那份追逐啊」的那種疲憊。或許我該看看眼前的甚麼,像陶淵明看見「東籬/南山/秋菊/停雲/孤松/歸鳥」。看來需要回到原初的人和自然,才能夠抒解不知名的沉重。至於這本書的詳細討論和分析,還是留待恆川他日再作發掘。

2013年5月17日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黃小鴨的思考/馬迅榮

〈黃小鴨的思考〉
文:馬迅榮


昨日和朋友談及「黃小鴨」是否藝術,討論之下,發現自己對藝術方面其實認識不多,但尚算有一種取向。我經常認為,「藝術」似乎難有一個客觀清晰的定義,如果有一段話可以寫在教科書上,一鎚定音,那千百年來的對話就顯得有點多餘。在我以言,藝術,畢竟要講究技藝。

回想過去自己認為是藝術品的事物:蛋殼雕刻、文字、音樂、雕像——這些都是談話時想起的,如果要數下去,應該還有更多。但無論哪一樣,看來都包含對技巧的追求。朋友曾經提出,有藝術家在馬桶上簽名,然後說那是一件藝術品。我想在我個人的藝術觀裡,確實難以認同,因為簽一個名字,如果沒有書法作畫之類的成份,到底有何技藝可言?

我馬上給自己提出質疑,技巧有高底之份,亦有入門先後之別,那即是說熟手技工比初學者的作品,更具藝術價值嗎?又不盡然。雖然藝術品應該講究技藝,但畢竟是製造一個形式以盛載內在意義的手法。再次回到個人的藝術體驗,比之如音樂,好聽的歌不一定動人。有時聽某些歌手演出,嗓子和音樂都很好,但就是欠缺了一點神韻;硬要比喻的話,就像一個雕功精美的木頭娃娃,你在它的眼裡,看不到交流和生氣。

交流,我相信是另一個討論時藝術,不得不涉及的元素。工藝再好、充滿內涵,沒有接收者的話,我認為是徒然的。有一種說法是藝術品就是其本身,即使放在孤島,作者死了,世上再無人認識,它仍然是藝術品。但我想,藝術品雖然是一件物品——或具體或抽象,其正存在的空間,應該是創作者、媒介(藝術品)和接收者之間,沒有接收的一端,這個連繫就不成立了。雖然也有人說,作品獨立於創作者,屬於作品和接收者之間的溝通,但我認為這不必然是對。

我亦自問:如果一位立意極高的創作者,恰巧遇上平庸的接收者,那內涵仍然無法好好傳遞,不是嗎?這個情況應該時有發生,畢竟人與之間的連繫不容易,更別說物件的在年期可以橫跨不同時空,更有可能接收者誤會、甚至過份詮釋了意義。這些都會發生。但我總是想起「雅俗共賞」這句話,一位優秀的創作者應該有能力把高深的內涵,傳遞及各式各樣的人。

進一步,我想到技藝、內容、接收之後的狀況。我相信這三者的結合,應該能夠帶給接收者有美或者超越的感受,甚至是提升。引用前例,一個署名馬桶,到底令人有甚麼美的感受?我忽然想到電影:荷里活的製作,在技巧、內容和接收方面都過關,但有多少可以稱得上藝術?上星期看Ironman 3 就有這種感覺:不是說不好看,眩目刺激精緻的畫面,英雄面對的內心掙扎,我甚至在其中找到近期蝙蝠俠和蜘蛛俠的影子(朋友都知道我對這兩部電影的盛讚),怎能說不好看呢?但我亦確實難以承認它是藝術品,因為似乎欠缺了一種提升,充其量只是娛樂。

沿此,我認為「黃小鴨」是娛樂性成份居多,一是充氣的黃色鴨仔,技藝似乎欠奉;二是始終缺乏內容。整體來說只是一件令人感到快樂的巨型擺設,說是裝置藝術,大概只是宣傳手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