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軒的十本書2013
文:杜子軒
閱讀成了習慣,年終就會發現曾經讀過的書頗多,但都不一定是佳作,良莠不齊,最終跑出的十本書,可能在若干年後,真正在心底紮根的不出一二,這就像記憶,遺忘本身再自然不過了。我看閱讀,有時只為了當下過癮,如今記存下來,並非不得已,但實在是由心致敬,讓它們再次浮面,與眾人交流。翻看網上記錄,喚起了一些書的感覺,有些書因為突如其來的興致就會插隊,有些則因為學業和事業上的需要而不得不參考,也有些是心靈感到虛弱時作一時的止痛。書,和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有人說人生不需要書,大概他們不曉得豐盛的人生。這些書排名不分先後,隨意編配札記如下:
1.北島《時間的玫瑰》
札記:
這本書剛巧於一三年最後一天讀完,我被北島感動,就像白先勇推動崑曲一樣,是他對文學藝術的熱誠。不過,北島的熱誠給我的印象很冷靜,他默默耕耘。他創辦《今天》雜誌,因為第一百期,他們回顧了《今天》與文學生活的種種,讓我覺得十分可貴。這一期,觸發我四出搜羅《今天》的其他期數,讀著,就會明白到圍繞著書的生活是多麼有詩意,也知道《今天》是如何煉成的。到《今天》第一百零二期講顧城,我也非常喜歡。再說,還有「國際詩人在香港」的出版計畫、朗誦節、講座等,這樣很有意思,可以的話我都盡量支持,開拓自己的視野,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渺小。北島《時間的玫瑰》介紹了很多世界著名的詩人,可稱得上是論詩傳記的寫法,單是隨著《時間的玫瑰》、《今天》和「國際詩人在香港」的步伐,也夠我玩味上大半生。謙卑地學習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今年其實讀過不少詩集,暫時不說中國古典詩和新詩,如舒婷《一種演奏風格》、紀弦《第十詩集》、伊格言《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感覺較深刻,近期對世界詩歌興趣非常濃厚,可惜外語不好,只能看翻譯,今年讀過莫里斯.卡雷姆《你就這樣幾小時地聽著雨聲》、亞歷山大.彼德羅夫《乘著光的梯子下降》和聶魯達《感官新詩界》都不俗,特朗斯特羅默《早晨與入口》比較精彩,可是尚未讀完,未能算作本年度的十本書。北島《時間的玫瑰》是十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如果其中引述的詩歌都能附有英譯,對讀之下,得著一定會更多。
2. 瑪麗諾頓《借東西的小矮人》
札記:
這一本也在年終完成,這本書是以二人共讀的方式讀畢,輪流朗讀數節,還是第一次這樣,發覺書本讀出來別有一番趣味,也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雖然我們看的是譯本,但是語言十分優美,叫我們都想看看原文。這本書幾乎用了一年多才能完成吧,能抽空細讀實在不容易,畢竟生活上有很多忙碌的事。不過我認為這是創舉,宮崎駿的動畫改編自瑪麗諾頓《借東西的小矮人》這本原著小說,因為這部動畫特別有紀念性,所以讀這本書時有份情感因素傾注其中。我們本來在共讀《紅樓夢》,但由於過於艱苦,就被這本書插隊。我一口氣買了五部曲,完成了第一本,還有四本,希望能繼續以此方式完成。瑪麗諾頓的文筆很好,簡約幾筆就能勾勒出不同角色的性格,還營造出小矮人身處的視角和空間,值得推薦。現在讀中長篇小說的時間比較奢侈,能讀過一遍陳慧《拾香記》、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川端康成《古都》和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已算不錯了。我已很少讀長篇巨著,讀的小說多是短篇,今年印象較深的應該算是波赫士的短篇〈阿萊夫〉、火苗讀書會的幾篇科幻作品,另外有科塔薩爾的《游戲的終結》和《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故事集,前者比較震撼的還是〈美西螈〉一篇,當然也有其他幻想篇章值得一讀,如〈別怪任何人〉。新鮮出爐的諾貝爾文學獎艾莉絲﹒孟若(Munro)《出走》和《感情生活》也惡補了數篇,不過我讀小說需要多點趣味性,還是讓很好看的《借東西的小矮人》跑出。
3.大衛﹒卡利(Davide Cali) 、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 《我等待...》(吳愉萱譯)
4.麥當諾(McDonnell, Patrick) 《「沒有東西」送給你》(陳柏伶譯)
札記:
今年讀了很多圖畫書和繪本,大開眼界,其中要特別鳴謝霍玉英辦的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他們辦了多次工作坊,我幾乎每一次都參加支持,他們推薦了很多佳作,也培育了很多聽眾。大衛﹒卡利(Davide Cali) 、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 《我等待...》(吳愉萱譯)是工作坊介紹過的,嚴格來說,它不是一般坊間見的圖畫書,它採用一條紅繩作為貫穿全書的概念,也深刻地描繪了我們普遍人的人生歷程,生病那一幕,是神來之筆。另一本麥當諾(McDonnell, Patrick) 《「沒有東西」送給你》(陳柏伶譯) 是我在誠品翻看時,驚為神作,也許由於我近來再研習老子《道德經》的關係,一下子被它打動了,「無」與「有」的關係,不只是哲學上的概念,還可以應用於人生的人際關係上,反複細味,就能體會到哲學裡的一點情。愛智慧,就是愛生活。
5.手塚治虫《奇子》
札記:
早前重讀了手塚治虫《佛陀》,忘了是否本年度的事,但因為很多年前看過,所以沒有考慮把它列進本年度的十大。手塚的漫畫真的很精彩,以前一陣不敢碰這部《奇子》,有一天經過二手漫畫店,決定買回家再深入手塚更複雜的內心世界。手塚的挑戰人性之作,以前都好過不少,好像《MW》是其中我比較喜歡的,但這部《奇子》把禁室和亂倫的情節也用上,而且描繪得如此細膩,奇子栩栩如生地活現眼前,讀得心有餘悸。這無疑是本年度的十大之一,雖然看過不少漫畫作品,如冨樫義博《幽遊白書》就是全套讀畢的作品,不過它未能在我心中引起回響。若說漫畫上的佳作,今年迷上了兩部,沖方丁原作、槇えびし漫畫《天地明察》,還有亞樹直原作、沖本秀漫畫《神之水滴》都使我一時栽頭進去,不過尚未追完,暫且不入十大。無論如何,手塚治虫《奇子》都是當之無愧的。
6.奧爾罕﹒帕慕克 《別樣的色彩:關於生活、藝術、書籍與城市》(宗笑飛、林邊水譯)
7.阿多尼斯 《在意義天際的寫作:阿多尼斯文選》(薛慶國、尤梅譯)
札記:
自從火苗讀書會辦過奧爾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之後,一直對帕慕克很感興趣,暫時沒有力量讀他的長篇小說,但是這本 《別樣的色彩:關於生活、藝術、書籍與城市》是散文隨筆,也叫我讀了一年多。另一本我喜愛的詩人阿多尼斯的《在意義天際的寫作:阿多尼斯文選》同樣是佳作。這本書把帕慕克和阿多尼斯的個人思想,還有土耳其和伊斯蘭世界的生活文化呈現眼前,對了解他們兩人的作品很有幫助,很能擴闊讀者的眼睛。
8.羅素 《幸福的征途》
札記:
有一陣子,我懷疑自己患上輕微的抑鬱症(?),也可能是庸人自擾的情緒,而我又過度倚賴書本(那當然是不能根治問題的),我看過很庸俗的勵志書,也讀過比較新鮮的「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系列的其中三部:約翰-保羅.弗林托夫(John-Paul Flintoff)《如何改變世界》(黃煜文譯)、約翰.阿姆斯壯 (John Armstrong) 《如何不為錢煩惱》(陳信宏譯)和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薛怡譯),這些書都很好看,改變了我對事情的一些看法。不過,其中,比較根本地提及邁向美好人生的路徑方面,羅素 《幸福的征途》最有意思,也是一本可以一讀再讀的書,偶爾提醒自己幾個需要經常反思的面向,充一點油,重新出發。
9.海爾.賀佐格( Hal Herzog)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彭紹怡譯)
札記:
關於素食和肉食問題,經常在心靈上爭扎,一直想看看有關的書,結果選了這一本海爾.賀佐格( Hal Herzog)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彭紹怡譯),而且沒有令我失望。不過,這些書始終不會給予甚麼最終的答案,但它能引領你一起思考。我認為作為一個人,生存在世,常存感恩的心,是很重要的事情。
10.廖偉棠 《浮城述夢人:香港作家訪談錄》
札記:
心中雖然有夢,但卻缺乏勇氣。有些夢不需要遠大的理想,但只需要堅持地做,踏實地幹,終會得到一部份人的認同和支持。香港很現實,容不下一縫夢,大部份人都在磨滅你的年輕時的狂想。這本書訪談了香港很多作家,他們就是把眼前的書做好,不要先求名利,反而要好好保存內心的一點火熱,這個提醒很重要,香港人大多急功近利,沒有利益之處就放棄。因為這本書,開始對「訪談」體裁的書很感興趣,現身說法,有份真誠在其中。人生的奧秘可能在於充滿悖論:
夢,需要夢去完滿。
2014年1月1 日
文:杜子軒
閱讀成了習慣,年終就會發現曾經讀過的書頗多,但都不一定是佳作,良莠不齊,最終跑出的十本書,可能在若干年後,真正在心底紮根的不出一二,這就像記憶,遺忘本身再自然不過了。我看閱讀,有時只為了當下過癮,如今記存下來,並非不得已,但實在是由心致敬,讓它們再次浮面,與眾人交流。翻看網上記錄,喚起了一些書的感覺,有些書因為突如其來的興致就會插隊,有些則因為學業和事業上的需要而不得不參考,也有些是心靈感到虛弱時作一時的止痛。書,和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有人說人生不需要書,大概他們不曉得豐盛的人生。這些書排名不分先後,隨意編配札記如下:
1.北島《時間的玫瑰》
札記:
這本書剛巧於一三年最後一天讀完,我被北島感動,就像白先勇推動崑曲一樣,是他對文學藝術的熱誠。不過,北島的熱誠給我的印象很冷靜,他默默耕耘。他創辦《今天》雜誌,因為第一百期,他們回顧了《今天》與文學生活的種種,讓我覺得十分可貴。這一期,觸發我四出搜羅《今天》的其他期數,讀著,就會明白到圍繞著書的生活是多麼有詩意,也知道《今天》是如何煉成的。到《今天》第一百零二期講顧城,我也非常喜歡。再說,還有「國際詩人在香港」的出版計畫、朗誦節、講座等,這樣很有意思,可以的話我都盡量支持,開拓自己的視野,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渺小。北島《時間的玫瑰》介紹了很多世界著名的詩人,可稱得上是論詩傳記的寫法,單是隨著《時間的玫瑰》、《今天》和「國際詩人在香港」的步伐,也夠我玩味上大半生。謙卑地學習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今年其實讀過不少詩集,暫時不說中國古典詩和新詩,如舒婷《一種演奏風格》、紀弦《第十詩集》、伊格言《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感覺較深刻,近期對世界詩歌興趣非常濃厚,可惜外語不好,只能看翻譯,今年讀過莫里斯.卡雷姆《你就這樣幾小時地聽著雨聲》、亞歷山大.彼德羅夫《乘著光的梯子下降》和聶魯達《感官新詩界》都不俗,特朗斯特羅默《早晨與入口》比較精彩,可是尚未讀完,未能算作本年度的十本書。北島《時間的玫瑰》是十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如果其中引述的詩歌都能附有英譯,對讀之下,得著一定會更多。
2. 瑪麗諾頓《借東西的小矮人》
札記:
這一本也在年終完成,這本書是以二人共讀的方式讀畢,輪流朗讀數節,還是第一次這樣,發覺書本讀出來別有一番趣味,也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雖然我們看的是譯本,但是語言十分優美,叫我們都想看看原文。這本書幾乎用了一年多才能完成吧,能抽空細讀實在不容易,畢竟生活上有很多忙碌的事。不過我認為這是創舉,宮崎駿的動畫改編自瑪麗諾頓《借東西的小矮人》這本原著小說,因為這部動畫特別有紀念性,所以讀這本書時有份情感因素傾注其中。我們本來在共讀《紅樓夢》,但由於過於艱苦,就被這本書插隊。我一口氣買了五部曲,完成了第一本,還有四本,希望能繼續以此方式完成。瑪麗諾頓的文筆很好,簡約幾筆就能勾勒出不同角色的性格,還營造出小矮人身處的視角和空間,值得推薦。現在讀中長篇小說的時間比較奢侈,能讀過一遍陳慧《拾香記》、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川端康成《古都》和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已算不錯了。我已很少讀長篇巨著,讀的小說多是短篇,今年印象較深的應該算是波赫士的短篇〈阿萊夫〉、火苗讀書會的幾篇科幻作品,另外有科塔薩爾的《游戲的終結》和《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故事集,前者比較震撼的還是〈美西螈〉一篇,當然也有其他幻想篇章值得一讀,如〈別怪任何人〉。新鮮出爐的諾貝爾文學獎艾莉絲﹒孟若(Munro)《出走》和《感情生活》也惡補了數篇,不過我讀小說需要多點趣味性,還是讓很好看的《借東西的小矮人》跑出。
3.大衛﹒卡利(Davide Cali) 、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 《我等待...》(吳愉萱譯)
4.麥當諾(McDonnell, Patrick) 《「沒有東西」送給你》(陳柏伶譯)
札記:
今年讀了很多圖畫書和繪本,大開眼界,其中要特別鳴謝霍玉英辦的香港兒童文學文化協會,他們辦了多次工作坊,我幾乎每一次都參加支持,他們推薦了很多佳作,也培育了很多聽眾。大衛﹒卡利(Davide Cali) 、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 《我等待...》(吳愉萱譯)是工作坊介紹過的,嚴格來說,它不是一般坊間見的圖畫書,它採用一條紅繩作為貫穿全書的概念,也深刻地描繪了我們普遍人的人生歷程,生病那一幕,是神來之筆。另一本麥當諾(McDonnell, Patrick) 《「沒有東西」送給你》(陳柏伶譯) 是我在誠品翻看時,驚為神作,也許由於我近來再研習老子《道德經》的關係,一下子被它打動了,「無」與「有」的關係,不只是哲學上的概念,還可以應用於人生的人際關係上,反複細味,就能體會到哲學裡的一點情。愛智慧,就是愛生活。
5.手塚治虫《奇子》
札記:
早前重讀了手塚治虫《佛陀》,忘了是否本年度的事,但因為很多年前看過,所以沒有考慮把它列進本年度的十大。手塚的漫畫真的很精彩,以前一陣不敢碰這部《奇子》,有一天經過二手漫畫店,決定買回家再深入手塚更複雜的內心世界。手塚的挑戰人性之作,以前都好過不少,好像《MW》是其中我比較喜歡的,但這部《奇子》把禁室和亂倫的情節也用上,而且描繪得如此細膩,奇子栩栩如生地活現眼前,讀得心有餘悸。這無疑是本年度的十大之一,雖然看過不少漫畫作品,如冨樫義博《幽遊白書》就是全套讀畢的作品,不過它未能在我心中引起回響。若說漫畫上的佳作,今年迷上了兩部,沖方丁原作、槇えびし漫畫《天地明察》,還有亞樹直原作、沖本秀漫畫《神之水滴》都使我一時栽頭進去,不過尚未追完,暫且不入十大。無論如何,手塚治虫《奇子》都是當之無愧的。
6.奧爾罕﹒帕慕克 《別樣的色彩:關於生活、藝術、書籍與城市》(宗笑飛、林邊水譯)
7.阿多尼斯 《在意義天際的寫作:阿多尼斯文選》(薛慶國、尤梅譯)
札記:
自從火苗讀書會辦過奧爾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之後,一直對帕慕克很感興趣,暫時沒有力量讀他的長篇小說,但是這本 《別樣的色彩:關於生活、藝術、書籍與城市》是散文隨筆,也叫我讀了一年多。另一本我喜愛的詩人阿多尼斯的《在意義天際的寫作:阿多尼斯文選》同樣是佳作。這本書把帕慕克和阿多尼斯的個人思想,還有土耳其和伊斯蘭世界的生活文化呈現眼前,對了解他們兩人的作品很有幫助,很能擴闊讀者的眼睛。
8.羅素 《幸福的征途》
札記:
有一陣子,我懷疑自己患上輕微的抑鬱症(?),也可能是庸人自擾的情緒,而我又過度倚賴書本(那當然是不能根治問題的),我看過很庸俗的勵志書,也讀過比較新鮮的「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系列的其中三部:約翰-保羅.弗林托夫(John-Paul Flintoff)《如何改變世界》(黃煜文譯)、約翰.阿姆斯壯 (John Armstrong) 《如何不為錢煩惱》(陳信宏譯)和羅曼.柯茲納里奇(Roman Krznaric)《如何找到滿意的工作 》(薛怡譯),這些書都很好看,改變了我對事情的一些看法。不過,其中,比較根本地提及邁向美好人生的路徑方面,羅素 《幸福的征途》最有意思,也是一本可以一讀再讀的書,偶爾提醒自己幾個需要經常反思的面向,充一點油,重新出發。
9.海爾.賀佐格( Hal Herzog)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彭紹怡譯)
札記:
關於素食和肉食問題,經常在心靈上爭扎,一直想看看有關的書,結果選了這一本海爾.賀佐格( Hal Herzog)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彭紹怡譯),而且沒有令我失望。不過,這些書始終不會給予甚麼最終的答案,但它能引領你一起思考。我認為作為一個人,生存在世,常存感恩的心,是很重要的事情。
10.廖偉棠 《浮城述夢人:香港作家訪談錄》
札記:
心中雖然有夢,但卻缺乏勇氣。有些夢不需要遠大的理想,但只需要堅持地做,踏實地幹,終會得到一部份人的認同和支持。香港很現實,容不下一縫夢,大部份人都在磨滅你的年輕時的狂想。這本書訪談了香港很多作家,他們就是把眼前的書做好,不要先求名利,反而要好好保存內心的一點火熱,這個提醒很重要,香港人大多急功近利,沒有利益之處就放棄。因為這本書,開始對「訪談」體裁的書很感興趣,現身說法,有份真誠在其中。人生的奧秘可能在於充滿悖論:
夢,需要夢去完滿。
2014年1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