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讀書札記:《流浪者之歌》/恒川

讀書札記:《流浪者之歌》

文:恒川

早前翻揭《趁着年輕去流浪》,當中一位流浪者提及《流浪者之歌》,於是回家找找書櫃,果然有這本書。關於這本書,要提一位老人。

早前,一位在台的大學授課的老人去世,她的家屬知道我愛書,便把老人的遺物給我,當中以古籍為主,卻有一本赫塞的《流浪者之歌》,就是這樣我與這書結緣。

主角西達塔不斷強調,知識能傳授,智慧卻不能,只能靠自己感悟,而感悟的智慧不能用言語道清、言明,於是他質疑悉達多和教義的作用。

他由沙瑪納脫身,變回俗世的普通人,向妓女學習情慾、愛情,向商人學習從商,他投入一切過往所鄙視的生活。結果,他沉倫、墮落、殘暴。然而,這不是一部道德教化的小說。

衰老使他沉思,他向擺渡人請教,後者一生沒有太多的知識,只是與河為伴,向河學習,卻有比西達塔擁有更多智慧。於是,他學會聽,聽河的聲音,聽以前所忽視的一切聲音,他發現原來河沒有所謂起點或終點,於是又反思原來時間也沒有固定的一點,只是幻象。

最後,他投身於大自然,有點像吳煦斌的〈牛〉,〈牛〉是童透過追尋大自然的原始力量進行自療的過程。而《流浪者之歌》中西達塔最後皈依的不是佛教,而是自然。整部小說是他的流浪過程,是他投向自然的追尋過程,也是他透過尋找自我、反思自我的過程,從而學懂聆聽自然的聲音,聆聽他人的聲音,聆聽愛的聲音。

小說不長,但要花較多的心力。若愛旅行或流浪的人,不妨趁暑假細讀,可能也有所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