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看室內歌劇《蕭紅》有感/恒川

看室內歌劇《蕭紅》有感

文:恒川


一個多小時的歌劇完結,聽導演、編劇的座談分享會,得知編劇在劇本上頗花心思,而且她是北方人,所以對環境營造的氣氛也有考證。

歌劇穿插「愛」、「生」、「死」,這也是研究蕭紅時常看到的題目。劇裡蕭紅的話很多,對蕭軍的控訴、對自身不幸的亢泣流露等等,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此劇的主角是她。無錯,蕭紅的話很多,但不是在外在世界,而是在她的內心世界、她的文字世界。既然劇裡毫不避諱的描述蕭軍的大男人性格以及他對蕭紅人生的干預(導演提及這是他認為編劇寫得最好的地方),這更應注意到蕭紅在外在環境處於劣勢、被奪說話主權的狀況。而這狀況也是成為她在作品中對社會控訴、對男人不滿的理據。也是因為她在外在世界的沉默、孤獨,才襯托出她文字世界憾人心靈的力量。昨晚的歌劇過多渲染她的不幸,而較少聚焦在她的內在世界。而當聚焦其內心世界時,又安放了很多牽動觀眾情緒的辭句。從劇本看到很多詩化的句子,意境很淒美。台上的「蕭紅」的確擁有荒涼的人生。

但全劇既欲描述蕭紅的人生,但又把她的人生斬開,沒有把對她影響深遠的駱賓基、端木蕻良等人放進去。既然圍繞她的愛,卻只交代了她的一半愛。她死前在醫院的經歷及與身邊人的關係,也影響著她晚年的作品,也是認識她的重要部分。在戰爭中的狼狽、掙扎更令她添思鄉之情,於是寫下《呼蘭河傳》、《小城三月》作品。蕭紅雖然只有31年的壽命,但她的經歷卻是漫長、坎坷,當然不能用劇的長短去取決劇的質素,但既然劇的原意是讓人認識她,了解她的人生,就不宜斷然斬開她的經歷。這當中涉及配合歌劇的元素以及對藝術的考慮,但既然是這樣,又會否考慮到用其他形式例如舞蹈的形式去呈現?又或者會否考慮從作品的角度去呈現蕭紅?而不是那麼快便要呈現其一生的經歷,更何況劇中只是她部分的人生。看來歌劇只是從藝術美的角度考慮較多,主角的身世反成了配襯。

而提及把它作巡迴之用,這點我是頗有點擔心。當然,站在歌劇的立場,台上的而且確歌唱了一位女子悲涼的人生,但站在文學的立場,台上的只是一位身世淒涼的北方女子,將蕭紅的故事套在這個女子身上,但她不是蕭紅。若果把這個形象的蕭紅介紹到外國去,這實在有點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