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若你喜歡怪聞——評王慧萍《怪物考:中世紀的幻想文化誌》/子陵

若你喜歡怪聞——評王慧萍《怪物考:中世紀的幻想文化誌》

文:子陵   2012-10-21 

把神話、傳說生物(Legendary creatures)以至奇幻文學中的角色事物輯錄成書,最考功夫的並非如何寫得有趣生動,而是選材得當和圖像表現(graphic presentation),畢竟,在資訊爆炸的今天,要尋找相關題材的一手或二手資料,可說是毫無難度。《怪物考》一書在選材、分析、選圖上都能兼顧,在同類的華人作品來說可說是水準極高。

作者先淺述了中世紀歐洲的社會面貌,給讀者了解基督教如何抑壓當時人對各種神秘生物的想像,但是,由於歐洲當時處於農業社會,鄉村民間仍保留着大量各地原有的風俗節慶和宗教文化,所以我們在繪畫、手抄本以至教堂建築上都能看到怪物的行蹤。

作者繼而指出我們現時所見的「中世紀怪物」,乃受希臘羅馬傳統、「蠻族」文化、以及聖經和近東地區宗教三方面影響,接下來的兩章則介紹了一般的中世紀怪物以及在聖經裏出現的怪物。選材方面,無論是「人形」姿態、動物和植物形態的都有涵蓋,當中更有較少人熟悉的異獸如「蠍獅」(manticora,書中音譯為「曼帝可拉」)和綠人(Green man)等。在介紹「聖經怪物」時,作者多番摘錄相關經文和畫作,介紹四活物一章時更引用了四幅精美插圖,這四幅插圖分別來自里波利(Ripoll,書中譯作「芮普爾」)的聖經畫、貝亞杜斯(Beatus of Liébana)在《啟示錄注釋》(Commentaria In Apocalypsin)上所畫的四活物、西班牙萊昂皇家墓園的四活物圖以及繪於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濕壁畫上的四活物,絕對是貨真價實、童叟不欺的「圖文並茂」。 

其後「中世紀怪物扮相」一章則略涉中世紀風俗:包括探討嘉年華的來源(源於基督教的謝肉節和四旬齋)、節慶中面具和偽裝的意義。另外亦介紹了一些今已息微的節慶活動,例如專門作弄再婚夫婚的「鬧婚」(Charivari,這與中國的鬧新房不同。作弄再婚者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像新婚夫婚般會宴請同村村民吃喝狂歡),以及顛倒權位、裝瘋扮傻的「傻人節」(Feast of fools;不是愚人節,「April fool’s day」)等。

除了精美的照片和插圖外,本書所提述的作品古今俱備,遠至荷馬史詩《伊利昂紀》、八至十一世紀的古英國史詩《貝奧武夫》(Beowulf)、中世紀的動物寓言集(Bestiary),近至博爾赫斯的《想像的動物》、艾可的《玫瑰的名字》,當然也少不了《神曲》和《聖經》這兩部塑造西方文化的殿堂級巨著。

作者亦擅於廣徵博引著名學者的觀點,以助分析各「奇風異物」之源由及象徵意義。這些名家除了中世紀的僧侶、神學家外,亦包括不少當代大師,例如有心理學家榮格、人類學家、神話學家、《金枝》作者弗雷澤、藝術史學家貢布里希(E.H. Gombrich)以及文學批評家巴赫金(M. M. Bakhtin),作者徵引學者觀點時,引文長短合適、一擊即中,絕非如一般二三流學術書般「為引而引」。

當然,本書在插圖編排方面仍有不足之處。最明顯的不足是,並非每一幅圖片都有列明出處及原文名稱,例如上文提到的第一幅四活物圖像,我們只能知道該畫作位於里波利這個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赫羅納省裏的一個市鎮,卻不知那到底是一幅畫在建築物上的畫,還是畫於手抄本中的插圖。而終章分析韋茲萊隱修院(Abbey of la Madaleine, Vézelay)浮雕表現了盛行中世紀的「二元論」概念時,亦沒有照片供讀者參考,不得不說是美中不足。

作者畢業於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後又於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畢業,雖然修習科目與本書內容並非完全吻合,但從文字可見她對西方歷史以至藝術文化認識深厚。在最後一章,作者更以分析「怪誕」(Grotesque)一詞,為全書點題,因為這也是本書的英文名稱(The Secrets of Grotesque)。於漫遊中古異世界後也不忘緊扣題旨,這點實在難得。

中世紀人識字不多,要傳揚宗教教義或警世信息,自然得靠這些躍於紙上的繪畫以及活靈活現的雕塑。我們透過《怪物考》的文字插圖,不但能夠領略中世紀怪物之秘,同時也可感受中世紀怪異之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